首頁 >>游記攻略 >>黃龍溪古鎮(zhèn),用鏡頭采擷這里的風土人情

黃龍溪古鎮(zhèn),用鏡頭采擷這里的風土人情
  • 資深網(wǎng)友

  • 2015年4
  • 成都
  • 黃龍溪古鎮(zhèn)

還是往日的陰天,好在春風微醺。一條短褲,一件薄開衫,一個背包,簡單出門。 早上九點左右,開始坐上公車。公車擠滿了人,連一個轉(zhuǎn)身的空間都沒有。約莫九點二十五,公車到達終點站——華陽客運站。潛意識地詢問工作人員,得知去往黃龍溪古鎮(zhèn)的車不需要在窗口買票,直接排隊上車投幣。 找到835路公車的位置,發(fā)現(xiàn)早已是排成了長龍。等了大概半小時,公車終于來了。擠上車,投入一元,十點左右開車。司機師傅沖外面大喊一聲:下一班車,大概四十分鐘才到。我看向還在排隊的乘客,大都是無奈嘆息的表情。 城區(qū)的道路還是很順暢,很平緩的。我戴著耳機,一邊聽著歌,一邊看著窗外的風景。天空還是一臉的陰沉。沒過多久,道路就開始有點顛簸了。一路蜿蜒,一路晃蕩。這村鎮(zhèn)的公路,就是這么“有意思”。 漸漸的,陽光從云縫里擠出一絲絲。斷然不是燦爛明媚,但也能帶來些許久違的光亮。 除了游客,車上大部分也是回家的村民。沒有座位,一直都是站著,雙腳已經(jīng)特別酸累??诳柿?,也無法喝水。車上的乘客少了些許,我趕緊松松腳,臉上也是疲勞的表情。 一路上,偶爾看見稀稀疏疏的油菜花。這小道,人不多,車也少??粗巴猓曳趴兆约?。

十一點左右,公車終于到達終點站——黃龍仙境。此時天空放晴,陽光也傾斜滿地。我從背包拿出相機掛在脖子上,開始今天的古鎮(zhèn)之旅。

站廊橋之上,觀錦江以下,一曲柳岸春色,畫盡十里風景。

穿過廊橋,來到觀景路,沿江而上。那岸邊的枝葉,流露著生命的鮮嫩。倒映在水中,流動出好看的樣子。

來到“黃龍擺尾”,這里站滿了游客,或拍照,或發(fā)呆。我看到一個農(nóng)婦在叫賣著新鮮的草莓,花10塊錢買了一大袋。草莓很是干凈,我問她,需不需要洗干凈。她笑著回答我,這草莓干凈,沒有農(nóng)藥,直接吃更甘甜。我信了。

過了“黃龍擺尾”,沒幾步的路程就到來鎮(zhèn)江寺。鎮(zhèn)江寺位于正街北首,原是清初移民興建的鎮(zhèn)江王爺廟,是當時船幫祭祀***的場所。以前大殿內(nèi)塑有“鎮(zhèn)江楊四將軍”(鎮(zhèn)江王爺)神像,因其能斬除蛟龍,平定水患,被民眾廣泛尊奉。故而每逢農(nóng)歷六月初六楊四將軍圣誕,周邊的善男信女都會來次朝會。如果一路沿著正街走,還可以看到潮音寺和古龍寺。

古寺旁的老樹,掛滿了祈福的紅條。在風中飄揚,傳頌著美好的祝福。

街道人不多,坐落著很多有意思多小店鋪。有賣樂器的,有賣小吃的,還有已被保護起來的“堵坊”。

一邊走,一邊看,我似乎對這里充滿的好奇。走到黃龍新街和正街的十字路口,我向左走,來到東寨門。此寨門是清系柵門的傳承,依江而磊的紅砂石臺基上,粗大的紅砂石條密實地堆砌出厚重的墻體,中以條石拱起卷出門洞。因寨門緊鄰“千年水碼頭”,故而又是古鎮(zhèn)的水路門戶。

離開寨門,走過上河街,來到下河街,途徑一個小街道。里面荒蕪一人,這更加吸引著我。走進去,原來是楊家大院。這里,早已物是人非。這大院是清代中期修建的二進四合院,保存得很是完整。整座大院被高大的柏樹、楠木和竹林合圍,掩映于修竹翠木之中,見證了一代代的滄海桑田。

走累了,在一個涼亭稍作休憩。一轉(zhuǎn)眼,看到一位白發(fā)蒼蒼的老者。從他悠然自在的身影中,我可以想象他似乎經(jīng)歷了很多,又似乎沒有經(jīng)歷,只是一直如此安逸。

吃了碗一根面,漫步在仿清街,突然眼前一個空曠,而橋上卻是站滿了拍照的游客。

不同于其他古城的艷遇。這里就是這么一種視覺的養(yǎng)眼,每一個瞬間,都能發(fā)現(xiàn)清新的容顏。

在這個喧囂而真實的世界,透過一個玻璃的映射,仿佛可以看見另一個真實的自己。我想,旅行的意義大多也是如此吧。

通過鳳儀橋,就到來鳳島。這里柳樹揚岸,寂靜不鬧,時不時出現(xiàn)伊人的倩影。小橋流水人家,大概就是這樣吧。

離開鳳島,穿過熱鬧的街道,找一個咖啡廳坐下。叫上一杯卡布奇諾,享受一下午的時光。

穿過西寨門,來到龍?zhí)稄V場。這里人聲鼎沸,這里綠意昂然。

穿過獨具特色的“川西民居文化街”,到達老龍門,這趟古鎮(zhèn)之旅,算是落下帷幕了。從哪里來,就從哪里回去。我走過來時的廊橋,等待一趟來時的公車。

評論

相關(guān)目的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