峨眉山八大寺廟之一。位于峨眉山海拔2070米的鉆天坡上,由仙峰寺上行25華里,明時(shí)僅為一亭,稱“初喜亭”,后改建為庵,名初喜庵。清康熙三十八年(公元1699年)由行能禪師(號泓川老人)改建為寺。乾隆初年(公元1736年)月正和尚整修寺前鉆天坡和寺后羅漢坡道路,并將寺前小池改建為六方,池畔放一石象,以應(yīng)普賢菩薩洗象之說。相傳普賢菩薩騎象經(jīng)過時(shí),白象曾經(jīng)在水池中沐浴,故改名洗象池,又稱天花禪院?,F(xiàn)有彌勒殿、大雄寶殿、觀音殿及藏經(jīng)樓、客寮等。
洗象池的寺藏文物比較豐富,藏經(jīng)樓上供有一瓷制觀世音菩薩像,帶座高約尺余,制作精良。同時(shí),還有其它珍貴文物。
洗象池原名初喜亭,意為游人到此,以為快到頂了,心里歡喜。實(shí)際上,此處離金頂尚有30華里。此處屬高寒地帶,雨雪較重,故而其殿矮小,且用鐵皮蓋房。
洗象池風(fēng)景很美,寺周冷杉枝繁葉茂, “象池夜月”為峨眉山古十景之一:每當(dāng)云收霧斂,碧空萬里,月朗中天,月光透過冷杉林,映入池中,水天一色,宛若置身云霄,令人氣爽神怡。這一帶常有猴群出沒,僧人以慈悲之心待之,人與動物和諧相處,其樂無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