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,是中國民族學專題博物館,位于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東南郊的瀘山北坡。于1985年8月4日建成開放。這里是我國第一個民族博物館,也是世界唯一反映奴隸社會形態(tài)的專題博物館。
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,位于瀘山風景區(qū)中部,它是一座具有彝族古典風格的建筑,它背依青山,面臨邛海。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于1985年8月4日建成開放。這里是我國第一個民族博物館,也是世界唯一反映奴隸社會形態(tài)的專題博物館。
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腹心地區(qū),因其特殊的歷史、社會、地理等原因,至解放后的1956年實行民主改革前夕仍保持著完整的奴隸社會制度,這在世界上也實屬罕見,被有關專家學者視為研究人類奴隸社會形態(tài)的活化石。為了讓人們更便捷地了解和研究涼山彝族奴隸社會的方方面面,以及增進民族團結、促進社會進步、教育青少年等目的。在國家領導人和國家民委、文化部、四川省、涼山州有關部門和領導的關心與支持下,于 1982 年初在涼山州府——西昌市南6公里的風景名勝區(qū)——叢林環(huán)繞中的瀘山北坡動工興建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