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頂是峨眉山的象征,金佛是峨眉山的標志,不到金頂?shù)扔跊]有到峨眉山,到金頂不拜金佛是一生的遺憾。
金頂是峨眉山景點和寺廟的匯集,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,是普賢行愿和人們美好心愿的融合。48米高的四面十方普賢金像矗立在金頂,集天地靈氣,映日月光輝,俯世俗百態(tài),圓眾生心愿。典雅優(yōu)美的普賢端座于白象和蓮花座臺上,端凝、悲憫、祥和,四方云霧飄浮繚繞著佛身,當太陽的霞光照在佛像的寶頂上時,無數(shù)的祥光瑞氣從金佛上反射出來,為云海鑲上了瑰麗的金邊,震撼著蕓蕓眾生的心靈,使得善男信女,莫不跪服仰望,頂禮膜拜。面對金佛,修的是心,得的是福,圓的是人們所有的心愿。
峨眉山金頂金佛是一座四面十方普賢金像,也是普賢菩薩的第一個四面十方藝術造型,內涵十分豐富,是佛教教禮、教儀與造型的完美結合。
金佛系銅鑄鎦金工藝佛像造像,通高48米,總重量達660噸,由臺座和十方普賢像組成。其中,臺座高6米,長寬各27米,四面刻有普賢的十種廣大行愿,外部采用花崗石浮雕裝飾,十方普賢像高42米,重350噸,金佛設計完美,工藝流暢,堪稱銅鑄巨佛的曠世之作,具有很高的文化價值和觀賞審美價值,是海峽兩岸藝術家心靈的碰撞,智慧的結晶。
金佛通高48米,源自佛經中“四十八愿度眾生”,意喻阿彌陀佛度脫一切眾生的四十八大愿。金佛中的“十”有四層含義。一是意喻普賢的十大行愿。二是普賢的十個頭像分別體現(xiàn)普賢十大行愿的內涵。頭像分為三層,神態(tài)各異,代表每一個愿的特定含義。三是代表佛教中的十個方位,意喻空間重重無盡。四是代表時間上的無窮盡??臻g和時間上的無窮盡,既表明了普賢的十大行愿法力無邊,又表明了只有修普賢行愿,才能圓滿十方三世諸佛和蕓蕓眾生。